读书族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蒙面妹子的报恩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

分卷阅读11

    手艺真好,就这一只小小的蝴蝶就像活的一般,可用刘超哥哥曾说过的一个词形容,什么什么如生的?”实在想不起那词是怎么说的,李开阳挠了挠头发。

“是不是‘栩栩如生’?”温芸隔着面纱微微一笑。

“对对对。”李开阳如小鸡啄米地连连点点,稚嫩的脸上都布满了笑意。

“能得伯母和小阳一声赞,我心里着实有些高兴。伯母若是想学,我可以慢慢都教给你。反正我都死了,将来去投胎定要喝了孟婆汤,不记前尘事了。教了你,也不白费我学了这么多年的工夫。”温芸也是想着这绣艺能让别人学了去,不白白埋没了,也算了了一点心愿。

杨氏也知道,世人是不会无故将自己的手艺教传给旁人的,大都是代代相传,教与子孙的。当然也有人是为了生计等原因,到富贵人家里当师傅,专教主家的女孩女工。

五姑娘虽然说是不想浪费了自己所学,可也如她自己所说,等投胎了就不记前尘往事,到那时哪里还会记得浪不浪费。她不过是善心,有意帮自己家而已。所以杨氏真诚地同温芸道了谢:“那就多谢姑娘的大恩大德了。”

第9章第九章

温芸在完成了几个荷包后,开始慢慢教杨氏。好在杨氏虽算不得十分灵巧,但是容易上手,按着温芸教的做,渐渐地绣出的花样儿还不错。

温芸除了照看李开雨,便是做针线活。每天也抽一些时间教李开阳认字,而李开阳也学得挺快。

温芸见李开阳如此伶俐、聪慧,也许在读书上有所作为,合该送他上学的。一天夜里,李开阳兄弟已睡,温芸和杨氏则在杨氏房里绣东西。

“伯母,我教小阳认字也有一段时日了,我看他认字挺快的,也记得牢。不如送他上学吧,也许能在这上头有出头呢。”温芸想了想,还是提议道。

杨氏一听,愁眉道:“不瞒你说,我早前就想过要送他们兄弟俩上学的。只是读书的费用高,我们家实在是拿不出这点钱。隔壁刘家能送孩子上学,也是因为他们家早年跟着刘嫂子的娘家兄弟跑了点生意,挣了些许钱,才能送他上私塾。”

温芸倒是没有细想过这个问题,虽然之前李开阳有提过因为家里穷没法上学。只是她生在富贵人家,家里从没有出现过因为学费的问题上不了学的。记忆中家里的孩子到了年龄都是直接送族学里念书的,也有送私塾或者请名师到家里的。

在李家待了这段时间,温芸多多少少也明白了乡下的人家能吃饱穿暖就已经是很不错了的。读书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件极奢侈的事儿了,刚刚只是一时没反应过来了,毕竟生前过的是无忧无虑的生活。

“倒是我想得简单了。”温芸回道。

杨氏倒是无所谓道:“也不是五姑娘你想得简单,只因你的成长环境与我们不同,想当然看事情想法也会与我们有所不同。”

杨氏接着叹了口气,说道:“刚开始我的想法是只要抚养小阳兄弟两个平安长大就好。后来我想着,我们村里人祖祖辈辈都是务农,大多时候还是看天吃饭,看人家当官的多威风,还能为祖上增光,也动了让孩子读书考取功名的心思。只是家里实在是没办法,打算先存点钱,迟些再送他们上学。”

“还是伯母考虑得周到。”温芸原先只是认为读书识字能明理,至于功名,能考得自然是好,没考中问题也不大。现在看来,读书考取功名是许多读书人以及他们家人的期盼啊!可却也是许多贫苦人家望而止步的事。

“伯母,你知道有哪些绣活儿是比较来钱的?我想出一份力,也许能帮上你们的忙,可以让小阳他们俩早点上学。”温芸想到自己也就能在针线上帮他们挣点钱,何不多出一份力呢。

“这……这怎么好意思。”杨氏心下感到有些羞愧,五姑娘仅仅是来报小雨的恩,如今却如此好心来为自己家的前途想法子,自己怎能再厚脸坦然受之呢。于是又道:“五姑娘已经帮了我们李家大忙了,不能再劳烦你为我们cao心了。等过些时日,我的针线活能拿出手了,姑娘你就可以停歇了。”

“伯母不要如此想,也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我所做的都是小事一桩。你也晓得,我已是鬼魂之身,做事不会感到劳累。反倒无所事事时会觉得烦闷不已。能在打发时间的同时,还能挣上一点银钱,这可不失为一件美事儿呢。”温芸如此说,心里亦是如此想。

话说到这份上,杨氏也就不再拒绝,道:“既然五姑娘如此说,我少不得受了姑娘的这份好意。我不能为你做些什么,就向上天祈祷,让五姑娘来世再投到好人家并长命百岁了。”说完,双手合十。

“那就借伯母吉言了,我也盼着来世能长命些,好让我给父母尽一些孝心。”温芸轻轻笑了笑。

杨氏亦笑道:“会的,好人有好报。”

那一夜里,杨氏告诉温芸可以绣些屏风,会比较值钱。于是在她们将手头上的针线活做完,杨氏就将货交到锦绣庄那里。不出意料,宁娘子很满意她们的绣品。

杨氏趁此机会,同宁娘子提出要接绣屏风的活儿。宁娘子很满意温芸的手艺,也就同意了。未免被其他人怀疑,尤其是镇山村的人,杨氏请求宁娘子保密,不要向外人透露她接活的事。毕竟要是被人知道自己家绣了这些东西,却又是自己能力不及的,外人肯定会怀疑的,到时候难免说不清。

到了第二年春,因着杨氏织了些布也做了一些针线活,换回了点钱。再加上温芸绣屏风所挣的钱,以及李开阳放牛的工钱等零零碎碎,竟然攒下了五两多的银子。杨氏满心欢喜,还琢磨着可以送李开阳上学了。至于李开雨,因着他年纪还小,只能让他缓几年。

李开阳得知自己有了上学的机会,更是高兴得不得了。他先是感激了杨氏一番,再对温芸郑重地道谢。他明白自己能有上学的一天,全是这两人付出许多换来的,自己现在还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只好好好向她们道谢,以表感激之情。

不久,镇山村发生了一件喜事儿,那就是村里要开办一所学堂了。原来刘财主的二儿子刘希年在考了三次举人均落榜后,放弃了科举之路,决心回到镇山村教书,以期自己有学生能高中,也算了了自己的心愿。

刘希年同父亲一起到村长李大图家,同村长商量开学堂的具体事宜。李大图听到刘希年说要在村里办学堂,自然是满心赞成的。最后他们商议好,村里分出一块地用来建学堂,费用由镇山村每户人家凑,按家里情况给,不够的再由刘财主家出。

刘希年因家里资产丰厚,不缺银钱,也算有心帮助同乡,于是打算并不收学费。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