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7
应给毓夙他们家当私塾。这位私塾先生,如果他资质好的话,日后也完全可以发展成为奎星宫的成员之一。毓夙觉得这找先生的主意,真是极好。
等毓夙和松老请回了先生,黄桥小仙也从天庭回来了,几人就开始进行艰苦的文化课学习。日子就在苦读硬背之中慢慢度过,转眼间就是十六七年。
十六七年的时间对神仙们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但对于小孩来说,足够他从婴儿长成翩翩少年。有了学名的包拯,现在已经考中举人,正准备去往京城参加会试。
包拯虽然生来就被亲爹厌弃,又被亲二哥丢在山沟里,不过好在他大哥包山夫妇俩真是好人,待他比待自己亲儿子还好,他也没长歪。此人性情开朗豁达,又颇有冒险精神,精力旺盛,胆大心细,的确是做侦探的好料子,毓夙觉得,他又相信了。
说是要进京赶考,其实包拯等于是被他爹撵出门的。虽然在他七岁的时候,他爹被他大哥大嫂以死相逼,不得不认了他这个儿子,却待他不亲,至今都相信他是个妖怪,再有他二哥在旁边撺掇,更是希望永远看不见他才好,所以包拯一说要进京,他爹就叫他赶快走。
老包员外觉得小儿子是妖怪,自然也不会给包拯路费,还是包拯的大哥包山把自己两口攒的私房钱塞给了他。只是这两口从没出过远门,哪知道一路上去往京城,花费不菲,给的钱不过是杯水车薪。包拯虽然心知肚明,也不能开口再要,于是就找来了毓夙门上。
说起来这包三黑和毓夙他们家,渊源当然就是当年的救命一捡,后来包拯又在毓夙家住到了七岁,小时候他一直以为自己是黄桥小仙和瑶草小仙的儿子,所以这关系亲近,自不必说,开口借个盘缠,并不是什么说不出口的要求。
既然包三黑都准备上京了,毓夙当然不会再留在这山沟里,也收拾东西,准备上路。虽然这些年相处下来,他跟包拯关系亲近,感情也深厚,不过还是要围观一下范仲淹的嘛。
包拯只是想开口借钱而已,没料到话说完了,毓夙竟然准备直接跟他一起走了,不由得有些意外。毓夙也不解释,包拯后生小辈,自然不好提出异议,正好有了一起赶路的伙伴,他心里是乐意得很呢。于是大家无话,一起收拾行装,准备上路。
不同于包拯的轻装简行,只带着长随包兴,俩人一人背一个包袱,就徒步上路,毓夙可是携家带口,搬家似的,全家总动员,收拾了一堆又一堆的东西。
离开了这里,他就没有再回来的打算,他住的房屋,屋舍周围的田地,都是变出来的,当然也要处理一下,不然等他们一伙人走了,原本的大宅良田都凭空消失了,那就成了灵异事件,肯定要吓坏许多村民,说不定最后还要素来有妖怪之名的包拯来背黑锅。
法术变出来的东西,只要还有法力维持,它们就不会消失,所以毓夙打算找个住在本地的妖怪,把房子和田地转手给那妖怪,之后就可以让妖怪用法力维持,就没毓夙的事儿了。
至于这个“本地妖怪”,毓夙也已经有了人选。就在这翠屏山上,就生活着一个修炼了两千多年的狐狸,这狐狸前几年度了天劫,修成正果,不过它不乐意去天庭当差,就没去昆仑山或者万寿山登记,还留在翠屏山上,每天懒散度日。
而这狐狸在渡劫的时候跑到了当时才九岁的包拯床底下,借星君的功德避过了几道雷,所以它欠包拯的人情。毓夙知道这件事,却没检举揭发这狐狸,所以这狐狸有把柄抓在毓夙手里,有时候就得听毓夙的吩咐,替毓夙办事。这回也一样,毓夙觉得,狐狸不会拒绝。
可把狐狸叫来一问,狐狸却腼腆地说:“二位大人要上京,在下也想去见识见识都城风貌,所以想趁着二位大人的行程,一道上路。能为大人驱使,替大人看守屋舍,自然是极其光耀之事,可在下贪心,却想更与大人们多亲近一些,还望大人允可。”
狐狸不愿意,毓夙也没法逼它。好在狐狸推荐了它的一个朋友,是翻过三座山头路程的一个黄鼠狼妖怪。既然如此,毓夙无可无不可,就答应了下来,狐狸立即喜上眉梢,拿出传讯符,传了道消息给那个黄鼠狼,然后就拿出了已经收拾好的行李,表示可以随时上路。
原来它早有准备啊……毓夙眯了眯眼,觉得这狐狸似乎别有所图。说什么想要瞻仰上京风光,它要是真想见识,早就自己溜去了,平常毓夙从来不干涉它狐身自由。非要跟他们一起走,肯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不知道,这狐狸是打得什么算盘。
要是它想算计毓夙,毓夙是不怕它的。可就怕这狐狸的目标是包拯,那位虽然是星君转世,现在也只是未满二十的少年,狐狸平常表现得腼腆淳朴,却毕竟是狐狸,骗骗小屁孩还不跟玩儿似的。一时间,毓夙已经脑补了无数香艳的聊斋故事。
狐狸没有读心术,自然不知道毓夙在想什么,仍旧老老实实地站在一旁。片刻又有一道传讯符回来,那个黄鼠狼已经答应了替毓夙看屋子,狐狸就笑着说:“这下全妥了。”
这么多人一起上路,又有老人(松老)和女子(瑶草小仙),当然不可能大家都步行,一行人赶了一辆大车,自乡间道路上往京城的方向去。
宋代的时候马匹稀缺,民间不许私自养马,所以这拉车的是几头活蹦乱跳的驴。而这时候的官道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走的,只有当官的才有资格把脚踩在官道上,其他人擅自走官道,都要被抓起来关着,所以一行人走的是那种“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的土路。
于是可以预见,这车有多么颠簸。上路不到半日,毓夙就觉得,他还是走路吧。
不过其他人都没说什么,毓夙也不好意思表现得很娇气。毕竟包拯和包兴主仆,身为凡人也还没开口埋怨,毓夙也只能暗中以仙法缓解一下。
所以,当天天色刚刚擦黑的时候,见远处有一座寺庙,毓夙就兴奋了,迫不及待地指着那屋檐说:“咱们在这儿留宿吧?天这么晚了,再往前走还不知道要走到什么时候才能在遇见落脚的地方。万一正好被堵在城镇外面,那就惨了,所有人都要睡车上。”
算明天还要继续上路,好歹今天暂时解脱了不是?这寺出现得真是时候。
其他人要么不敢违逆毓夙的意思,要么就是没出过远门,一点经验都没有,听毓夙这么一说,就停下了车,纷纷下来。黄桥小仙当先,去寺院门口叩门。
等那里头的僧人来开门,一看这
人,毓夙就深切地怀疑,这寺其实是
等毓夙和松老请回了先生,黄桥小仙也从天庭回来了,几人就开始进行艰苦的文化课学习。日子就在苦读硬背之中慢慢度过,转眼间就是十六七年。
十六七年的时间对神仙们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但对于小孩来说,足够他从婴儿长成翩翩少年。有了学名的包拯,现在已经考中举人,正准备去往京城参加会试。
包拯虽然生来就被亲爹厌弃,又被亲二哥丢在山沟里,不过好在他大哥包山夫妇俩真是好人,待他比待自己亲儿子还好,他也没长歪。此人性情开朗豁达,又颇有冒险精神,精力旺盛,胆大心细,的确是做侦探的好料子,毓夙觉得,他又相信了。
说是要进京赶考,其实包拯等于是被他爹撵出门的。虽然在他七岁的时候,他爹被他大哥大嫂以死相逼,不得不认了他这个儿子,却待他不亲,至今都相信他是个妖怪,再有他二哥在旁边撺掇,更是希望永远看不见他才好,所以包拯一说要进京,他爹就叫他赶快走。
老包员外觉得小儿子是妖怪,自然也不会给包拯路费,还是包拯的大哥包山把自己两口攒的私房钱塞给了他。只是这两口从没出过远门,哪知道一路上去往京城,花费不菲,给的钱不过是杯水车薪。包拯虽然心知肚明,也不能开口再要,于是就找来了毓夙门上。
说起来这包三黑和毓夙他们家,渊源当然就是当年的救命一捡,后来包拯又在毓夙家住到了七岁,小时候他一直以为自己是黄桥小仙和瑶草小仙的儿子,所以这关系亲近,自不必说,开口借个盘缠,并不是什么说不出口的要求。
既然包三黑都准备上京了,毓夙当然不会再留在这山沟里,也收拾东西,准备上路。虽然这些年相处下来,他跟包拯关系亲近,感情也深厚,不过还是要围观一下范仲淹的嘛。
包拯只是想开口借钱而已,没料到话说完了,毓夙竟然准备直接跟他一起走了,不由得有些意外。毓夙也不解释,包拯后生小辈,自然不好提出异议,正好有了一起赶路的伙伴,他心里是乐意得很呢。于是大家无话,一起收拾行装,准备上路。
不同于包拯的轻装简行,只带着长随包兴,俩人一人背一个包袱,就徒步上路,毓夙可是携家带口,搬家似的,全家总动员,收拾了一堆又一堆的东西。
离开了这里,他就没有再回来的打算,他住的房屋,屋舍周围的田地,都是变出来的,当然也要处理一下,不然等他们一伙人走了,原本的大宅良田都凭空消失了,那就成了灵异事件,肯定要吓坏许多村民,说不定最后还要素来有妖怪之名的包拯来背黑锅。
法术变出来的东西,只要还有法力维持,它们就不会消失,所以毓夙打算找个住在本地的妖怪,把房子和田地转手给那妖怪,之后就可以让妖怪用法力维持,就没毓夙的事儿了。
至于这个“本地妖怪”,毓夙也已经有了人选。就在这翠屏山上,就生活着一个修炼了两千多年的狐狸,这狐狸前几年度了天劫,修成正果,不过它不乐意去天庭当差,就没去昆仑山或者万寿山登记,还留在翠屏山上,每天懒散度日。
而这狐狸在渡劫的时候跑到了当时才九岁的包拯床底下,借星君的功德避过了几道雷,所以它欠包拯的人情。毓夙知道这件事,却没检举揭发这狐狸,所以这狐狸有把柄抓在毓夙手里,有时候就得听毓夙的吩咐,替毓夙办事。这回也一样,毓夙觉得,狐狸不会拒绝。
可把狐狸叫来一问,狐狸却腼腆地说:“二位大人要上京,在下也想去见识见识都城风貌,所以想趁着二位大人的行程,一道上路。能为大人驱使,替大人看守屋舍,自然是极其光耀之事,可在下贪心,却想更与大人们多亲近一些,还望大人允可。”
狐狸不愿意,毓夙也没法逼它。好在狐狸推荐了它的一个朋友,是翻过三座山头路程的一个黄鼠狼妖怪。既然如此,毓夙无可无不可,就答应了下来,狐狸立即喜上眉梢,拿出传讯符,传了道消息给那个黄鼠狼,然后就拿出了已经收拾好的行李,表示可以随时上路。
原来它早有准备啊……毓夙眯了眯眼,觉得这狐狸似乎别有所图。说什么想要瞻仰上京风光,它要是真想见识,早就自己溜去了,平常毓夙从来不干涉它狐身自由。非要跟他们一起走,肯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不知道,这狐狸是打得什么算盘。
要是它想算计毓夙,毓夙是不怕它的。可就怕这狐狸的目标是包拯,那位虽然是星君转世,现在也只是未满二十的少年,狐狸平常表现得腼腆淳朴,却毕竟是狐狸,骗骗小屁孩还不跟玩儿似的。一时间,毓夙已经脑补了无数香艳的聊斋故事。
狐狸没有读心术,自然不知道毓夙在想什么,仍旧老老实实地站在一旁。片刻又有一道传讯符回来,那个黄鼠狼已经答应了替毓夙看屋子,狐狸就笑着说:“这下全妥了。”
这么多人一起上路,又有老人(松老)和女子(瑶草小仙),当然不可能大家都步行,一行人赶了一辆大车,自乡间道路上往京城的方向去。
宋代的时候马匹稀缺,民间不许私自养马,所以这拉车的是几头活蹦乱跳的驴。而这时候的官道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走的,只有当官的才有资格把脚踩在官道上,其他人擅自走官道,都要被抓起来关着,所以一行人走的是那种“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的土路。
于是可以预见,这车有多么颠簸。上路不到半日,毓夙就觉得,他还是走路吧。
不过其他人都没说什么,毓夙也不好意思表现得很娇气。毕竟包拯和包兴主仆,身为凡人也还没开口埋怨,毓夙也只能暗中以仙法缓解一下。
所以,当天天色刚刚擦黑的时候,见远处有一座寺庙,毓夙就兴奋了,迫不及待地指着那屋檐说:“咱们在这儿留宿吧?天这么晚了,再往前走还不知道要走到什么时候才能在遇见落脚的地方。万一正好被堵在城镇外面,那就惨了,所有人都要睡车上。”
算明天还要继续上路,好歹今天暂时解脱了不是?这寺出现得真是时候。
其他人要么不敢违逆毓夙的意思,要么就是没出过远门,一点经验都没有,听毓夙这么一说,就停下了车,纷纷下来。黄桥小仙当先,去寺院门口叩门。
等那里头的僧人来开门,一看这
人,毓夙就深切地怀疑,这寺其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