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族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最后一只蚩尤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6

分卷阅读26

    淳大笑,拉着凤集的手臂挨着自己坐下,显得很是亲密无间,问道:“只是为甚么这一战打不得?”

凤集问道:“韦高此人,殿下怎么看?”

李淳略一沉吟,抚须道:“志大才疏,胸无城府,贪利冒进,比其父大大不如。”

凤集又问道:“那么依殿下看,韦高自请留后,其父原先那些下属会怎样?”

李淳怔了怔,沉思良久,道:“只怕,嗯,只怕不大心服。”

凤集笑道:“便是如此了。韦高此人才德不足以服众,他举兵反叛,朝廷的大军压境,部从为求自保,只得听他号令,若朝廷逼得不那么紧,日久其必然生变。因此战绝不能打,不仅如此,殿下还要对其他跟着韦高起事的藩镇善加抚恤,言明只取首恶胁从不问,如此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李淳犹疑片刻,问道:“大军久在前线,粮草消耗巨大,朝廷如今国库不丰,若时候拖得久了,只怕圣人催逼得紧,奈何?”

凤集微笑:“殿下只管将这番打算上书圣人,有座主在,分说明白,圣人自然会晓得如此其实更省钱。”

李淳点头道:“好!若能不费一兵一卒收复剑南,自然最好!”

这之后,李淳果然依计而行,将大军陈兵于渝州城外的一座无名谷口,安营扎寨,每日cao练士兵,绝口不提进攻二字,却隔三差五向渝州城内散布些流言,只说大军集结完毕便要大举攻城,若城中人老老实实投降,便能免了这一场兵祸。流言中不免句句带上只擒首恶胁从不问的说法。

要论捣蛋的本事,永嘉认第二,这世上只怕没人敢说第一。他这几年丝毫不见长,只怕见了故人会引起议论,因此并未与凤集同去军中,而是一个人悄悄摸进了渝州城。流言能传得那么快,他自然功不可没。

甚么流言传得最快最广,还最容易被人相信?自然是童谣。自古以来,那么多真真假假的谶语,泰半是借着童谣传播开去的。

不晓得永嘉底细的话,只看这厮外表,那便是个纯真无害到极点的垂髫幼童,也是个和小童们混半天便能做个神气活现的小头领的家伙,有他城内外往来传递消息,韦高的一举一动不免都落入了凤集的耳朵。相应的,凤集想说给城里人听的话,也不免在大街小巷中慢慢传开来,久而久之,渐渐说得渝州城内人心浮动。

渝州城是剑南道的重镇,韦高起兵反叛之后便亲自坐镇此处,相当于与李淳城内城外直接对峙,因此这些流言便渐渐流进了韦高的耳朵。此人子承父业,仗着血缘关系勉强自封个留后,本就威望不著,如今朝廷大兵压境,流言纷纷,民心生变,同盟的几家藩镇又食言而肥,纷纷按兵不动只是观望,让韦高更是暴躁,性子来了对下人喊打喊杀,便越发拢不住人心。

屋漏偏逢连夜雨,已经很倒霉的韦高偏偏又遇上个唯恐事情不大的永嘉,他假公济私地将韦高房中几件心爱的摆件悄没声给吃了,其中甚至包括一方纯金的小私印。韦高自然暴跳如雷,将贴身仆从一股脑抓了严刑拷打,酒醉后还对替他保管私印的爱妾口出恶言,道迟早有一天,要将身边人等尽数杀了。

爱妾和仆人们本就心中惴惴,眼见得韦高这样说,左右也是死,一横心,竟联手韦高手下几员大将,将酒醉后的韦高给绑了,连夜跑去韦高的太叔父家门口哀泣,求太叔父出来主持大局。

韦高的太叔父当年也是个能人,在剑南道军民中很有些名声,只是不满韦高父子专权,劝谏几次不听,索性就辞官隐居多年,此番人在家中坐,事情找上门,睡得好好的,被门口震天价的哭声吵醒,起身披衣一看,竟是五花大绑酒醉不醒的韦高被一群人簇拥着堵在自家门口。

太叔父第一反应便是倒地装病,老人家嘛,犯病也是正常的,然则没有主心骨儿的人们哪里放得过他,晕便晕了,依旧围着。太叔父躺在门口半天,便是夏日天暖,大半夜的地上躺着也不大舒服,眼看这事装晕已是无法收场,只得悠悠醒转,对围在身周的人道:“事已至此,要我主持大局也行,但须依我号令,不然,我是不管的。”

众人纷纷答应,太叔父便抖擞精神,约束兵士,整顿府内府外秩序,待局势平稳,便提出了不再反叛,举镇归顺朝廷的话。

说句良心话,跟着韦高也是臣,跟着圣人也是臣,同是臣属,其实没甚么大分别,只看哪里给的好处多,如今太叔父站出来要为大家争取好处,众人自然乐意,太叔父便修书一封,派人送到李淳营中,洋洋洒洒几千言,其实核心就是俩字:投降。

李淳大喜,飞报长安,圣人骤得喜讯,却不敢信,大臣中也有人说要观望观望,不要贸然受降,万一是剑南道的诡计,朝廷被骗不免颜面大失。此时还是顾相力排众议,提出要大举安抚剑南道军民,才能让其他藩镇们看到朝廷的决心。

如此一来,李淳等于不动声色便为朝廷收复了剑南四川这个极其重要也极其富庶的地方,更不要提周围几个藩镇闻风景从,纷纷向朝廷上疏,表示要重新接受朝廷调遣。

自安史之乱一来,藩镇之害久已,先帝德宗下决心削藩,却遭逢不顺,郁郁而终,如今削藩一事却在当今圣人手中得到如此大的成就,圣人看着书案上这些奏报和厚厚一摞贺章,实在是得意非凡,看李淳这个儿子不免也就大大地顺眼起来,刚好长子因巫蛊事牵连失宠,于是,圣人竟对身边人露出了要封李淳做太子的意思。

这是书房中的密语,彼时连个美人儿都不曾在侧,身边伺候的只有贴身宦官李继恩。李继恩对于圣人,那便等同于高力士于明皇,圣人对其信任有加,没有一丝一毫的防范。这个很是天真的圣人却没想到,他视同心腹的李继恩,此时此刻,心已倒向了广平王李淳。

究其原因,无他,尊重二字,而已。

对此,还在一心支持皇长子,试图挽回皇长子在圣人面前欢心的顾相毫不知情。

作者有话要说:

(唐中期宪宗时期【公元806——820年】,为解决铜钱转运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商人们创造出了一种“飞钱”,为方便商人异地取钱,带有汇兑形制的票据。但是它只是一种信用货币,已经初步具备了纸币性质。“飞钱”有官办和私办两种形式,一种是官办,设于京城的“进奏院”,各地在京城的商人,把钱款交给各道驻京的进奏院,由进奏院开具发联单式的“文牒”或“公据”,一联交给商人,一联寄往本道。商人与节度使派遣在京的进奏院交涉完后,就可以以一纸凭据随时随地兑换现金。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唐宪宗下令由朝廷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飞钱业务,收取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