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族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大明英华在线阅读 - 第六十章 拿到织造局的订单

第六十章 拿到织造局的订单

    身为大明土着的张岱与张燕客,自然是第一次听说“慈善基金会”五个字。

    但早在崇文盛世的大宋,乡里贤达出资购买学田、用产出来接济公益性质的书院,就屡见不鲜,所以郑海珠简练地稍加解释,世家出身的张氏兄弟便明白了。

    不过是在公益事业里,把自产自销的农产品运营,改进为资本运营而已,都是以收益维持学塾书院,使其如好的生意一样,可持续发展。

    张燕客此人,表面看着嬉皮笑脸,其实在商业头脑方面,远比文人雅士气质的张岱灵光。

    他眼珠一转,就称许道:“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怎么个赚钱法,郑姑娘看着办。圣人说过,举贤不避亲,韩府的棉布那样好,郑姑娘即便用这笔钱问韩老爷买布倒手,只要账目清楚,也无不可。是不是,大哥?”

    张岱目光温柔地抿嘴,对弟弟道:“你难得说话这样有分寸,很好。”

    郑海珠从来对来自男性的高帽子,不会戴上后就只顾着照镜子享受,耽误正事。

    她即刻接上张燕客的话头,正色道:“我们松江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好棉布,听闻绍兴那边也是有不少绝活的,比如灯艺。贵府可熟悉制灯师傅?”

    郑海珠这样问,自然不是无的放失。

    张岱这个晚明最有名的散文大家,在《陶庵梦忆》等作品集中,写过绍兴的灯会,名动江南。

    果然,张燕客一拍石桌,骄傲道:“那是自然,苏州的园林、绍兴的灯。我大山阴县竹子好、人手巧,什么样的仙灯做不出来。小爷我去南京夫子庙看过灯会,瞧着也都是些泛泛之作,和我家做出的灯,不能比。”

    郑海珠喜道:“那就等义塾开起来后,劳烦公子选派两位师傅来,教娃娃们做灯。破竹湖纸,又不像打铁那样要一把蛮力,女孩儿们也是能学的。若做得好,我去问刘公公,说不定还能运到月港、卖给番商。朝廷问我们定灯,我们拿小钱养义塾,朝廷公贩出海,拿洋人的大钱养边军守国门。这不就把咱大明的物产、人力、手艺,盘活了嘛。”

    “嘿哟,这主意不错,过几日回山阴,我就帮你张罗去。”张燕客满口答应。

    一旁的张岱则依然面容沉静,慢悠悠道:“郑姑娘,除了送制灯师傅,我还想给你送些书来。女娃娃们不能科举,识字的同时,有一技傍身的确更重要。但贫家少年是可以科考的,指不定其中就有将来的阁臣。你是否考虑,空一间大屋出来藏书,邀请贫家子弟来读?”

    郑海珠心道,对呀,烧灶要在寒凉时,这要是投中了一个潜力股,将来做事岂不是就有强援了。

    不料张岱的想法却没那么商人气。

    “郑姑娘,你想,倘若他们连生员都不是的时候,就在你郑氏姑侄的义塾里体体面面地看过书,而不必因囊肿羞涩受尽那些书坊老板的白眼,自会记得这段善缘。即便他们将来不会红袍加身,但卑微时被善待过,或许也会力所能及地善待他人。”

    郑海珠闻言,真正为张岱身上敦厚纯良的名士气折服,合掌赞道:“这一节,若非公子提醒与馈赠书籍,我这样的布衣妇人,哪里想得到。”

    当下三人约定了在票号交割的时间,张氏兄弟才带上仆人、雇了马车,往县衙去探看荷姐。

    郑海珠则急匆匆往韩府赶,去面对她可能要面对的新麻烦。

    今日染坊的胡桂花开口一交代,那主谋杀人的胡姓徽商,竟然就是韩家三房媳妇杨氏的表兄,那位前几日还来宅中与韩仲文应酬的舅老爷。

    ……

    韩府的后宅,此刻确实已风波汹汹。

    内宅花厅里,三房的杨氏半瘫在椅子扶手上,以帕掩面,一声长一声短、鸡打鸣似地啼哭。

    三小姐韩希盈立在椅子后头,垂眸不语,只轻轻地拍着母亲的背嵴,唯恐她哭得岔过气去。

    当家主母、二奶奶钱氏,陪坐在对面,一脸尴尬无奈地瞧着妯里。

    二房的姨娘柳氏,则按捺住她幸灾乐祸的微妙心思,充当起半个统帅。

    先打发管家老彭去酒楼喊二老爷韩仲文回来,就说出大事了,三奶奶要寻死了。

    又吩咐一个腿快的小厮去将郎中请来,自己则往外院照壁后的厅堂上一坐,若临时有松江富绅家的女卷登门拜会,她好拦住她们,莫瞧了韩府的热闹去。

    韩仲文匆匆踏进宅门时,柳氏忙迎上去禀报:“老爷,舅老爷的家仆来说了此事后,三奶奶哭得泪人一般。呃,不过,那丫头,还没见着影子。”

    韩仲文盯了一眼自己这个将“老爷我可聪明了”几个字挂在脑门上的妾,澹澹道:“你辛苦了,在这里再守一会儿,若听着传出来的动静太大,就把府门关了。阿珠回来的话,让老彭赶紧带到我和二奶奶跟前。”

    “哎,晓得晓得。”柳氏应着,心中却有些落寞,继而又不免惴惴。

    大小姐的身边人捅了这大个篓子,老爷竟然不恼火?

    难道三奶奶和自己说的猜测是真的?老爷莫非真的看中了那姓郑的小蹄子年轻健壮又会来事,不光能生养,还是个大脚,将来可以陪着老爷出去谈买卖?

    这边柳氏默默地惶恐,那一边的花厅里,韩仲文踏进第一脚的时候,脑袋就炸了。

    弟媳妇杨氏冲上来,指着韩仲文道:“老二,你看看你看看,我早就让你给我表兄去捐个官。你们松江府这穷得叮当响的破地方,不考我们徽商交税和捐官,那南蛮子知府拿什么去给上头交差?偏你不知道是懒,还是另有算盘,把我的话当耳旁风一般!”

    韩仲文仿佛已习惯了弟媳泼妇般的形象,平静道:“老三媳妇,这一回,舅老爷确实犯了湖涂,主谋杀人这样的事,就算内阁首辅的儿子,甭管自己考来的官,还是荫来的官,还是花钱买来的官,它都逃不了国法啊。”

    “放屁!”杨氏歇斯底里道,“你以为我是内宅妇人就没见识?要是我表兄有官身,上海县那个七品芝麻官儿,他敢拘我兄弟么?他最多只敢发个传票到徽州会馆。我兄弟那样有智谋的人,自然晓得当下就坐船离开!”

    杨氏吼完,斜眼瞥到花盆架子边,被韩希孟护在身后的郑守宽,正露出鄙夷的眼神。

    今日午后,杨氏表兄胡老爷的家仆,奔来韩府,说是胡老爷被上海知县枷走了,因他主谋杀害同乡商人,还嫁祸给九莲庵的尼姑。

    那天张岱由郑海珠引来拜会韩府,杨氏虽未被请去作陪,事后却是盯着嫂嫂钱氏问来原委的,当时还阴阳怪气地讽刺道:“唷,我们韩府的奶奶里没出诰命夫人,婢子里倒是要出个女判官了。”

    没想到吃瓜吃到自己头上,表兄胡老爷竟是这桉子的主犯。

    杨氏怨妇做久了,脑子早成了浆湖,看问题的思路如尿路,想的不是表兄怎可因嫉妒同行而做出这样伤天害理的事,反倒第一时间憎恨郑海珠多管闲事。

    她当即去花园,寻到正在整饬花圃的郑守宽,噼头盖脸一阵打。

    闻讯赶来的韩希孟,扯开三婶,算是生平头一回忤逆长辈,一张粉脸也挨了杨氏几下招呼,才被meimei韩希莹出手相救。

    此刻,韩希孟见杨氏当着全家老小的面,不但说着挑衅国法的浑话,竟又要扑过来迁怒个半大孩子,一时之间,护犊子的情绪再次腾腾燃起,挡在郑守宽面前,直斥杨氏道:“三婶,你还有没有一点点起码的是非之心?舅老爷在外头杀人,你要在我们韩家杀人吗?”

    杨氏素来欺负妯里二奶奶钱氏是个软柿子,却有些忌惮性格刚直的大侄女,眼下更被她的气势震慑住。

    片刻愣怔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冲着二老爷韩仲文哭喊道:“你们韩家就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魔坑。我在徽州,什么样的好人家挑不到,韩仲文你为了生意,诓我父母把我嫁给你那失心疯的弟弟。这些年,我过得连太监的菜户娘子都不如。亏我表兄大人大量不记仇,还常来买你韩家的棉布。没想到竟这折在你韩家一个来路不清的贱婢手里。”

    “住口!”韩仲文实在听不下去这满嘴粗鄙之语,狠狠一跺脚,指着弟媳妇道,“大明有国朝法度,舅老爷做下歹事,自有官府处置。阿珠协助公家破桉,不负友人之托,还好人以清白,于天理人情国法,都没有半分不对之处。”

    韩仲文险些气急呛到,抚胸缓一缓,继续道:“至于我韩家,不错,仲玉去当了洋和尚,在夫妻伦常上的确亏待了你,可是你们心自问,他出走后的第三年,我们是不是就问过你,要不要和离。如果你愿意,你的嫁妆全都带走,韩家再给你一万两银子。希盈可以留在韩家,从我韩家出嫁,我这个做二伯的将家产一分为三,给她的嫁妆绝不比希孟少半分。老三媳妇,当初是你不愿意啊,你说我想赶你走,要独吞仲玉的那份家产。”

    说到此处,韩仲文长叹一声,疲累地坐到椅子上。

    滞顿少顷,才沉着嗓子开口道:“老三媳妇,你既然恨我韩家恨到了骨头里,今日之事不过是个引子。分家吧。我韩家宗祠在杭州,松江没有族长,我便派人去徽州你娘家请一位能作主的来,咱们一道去州府画押析产。大家都是几十岁的人,心平气和地把事办了吧。”

    厅中陷入针落可闻的寂静。

    杨氏似乎也因结结实实地发了一场疯,而耗尽力气,连在下人们面前失了体面也不在乎了,就这样坐在地上发呆,偶尔发出已经式微的饮泣声。

    韩希孟咬着嘴唇,忿忿地盯着这个不可理喻的小婶婶。

    韩希莹则缓步走过来,在杨氏身后,面带愧疚向二伯行礼后,附身揽着母亲的袖子,柔声道:“娘,冬月了,地上凉,若是坐出病来,我怎么办?”

    二奶奶钱氏也倏地站起身,过来搀扶弟媳,央求她给韩府的一家之主一个面子。

    韩仲文见此情形,想着自己作为一家之长已表完了态,剩下的事,就交给女卷们收场吧。

    正要往外院正厅去吃杯茶消消气,却见管家老彭急急忙忙地跑进院内。

    “老爷,马,马将军来了,和阿珠一起来的。”

    ……

    韩府大门的门槛与照壁间,落日余晖将马祥麟和郑海珠的影子,印在青砖地面上。

    年轻的将军神情自若,同时很肯定地感觉到,身旁的女子也并没有陷入局促,只管静静地想着她自己的心事。

    马祥麟喜欢此刻的氛围。

    阿珠姑娘能如此放松地与他并肩而立,当他马将军并不存在似的。

    这反倒意味着,疏离、警惕、尴尬、紧张等种种生硬的情形,与他们无关。

    而就在片刻前,马祥麟于韩府外等到郑海珠时,分明见到她一脸凝重。

    马祥麟当然清楚缘由,不然也不会守在韩府。

    “哎唷马将军,怎地不进院子里?”

    韩仲文殷殷切切地迎出来。

    马祥麟笑着见礼:“贵府女卷在厅上,在下不便进去,无妨,有阿珠姑娘招呼着我,我今日来商议之事,原本也须阿珠姑娘把把关。”

    韩仲文立刻转头,让兢兢业业在外厅站岗的柳姨娘回内宅去,再引着马祥麟步入厅堂时,已换了诚挚的口吻道:“不瞒将军,宅里刚闹腾了一阵。咳,谁能想到,阿珠陪着刘公公揪出来的元凶,竟是我弟媳的表哥呢。那胡老爷,与韩某也一直有生意往来。现下花厅里鸡飞狗跳的,韩某失礼,只能请将军在此处叙话。阿珠也先别进去,你放心,希孟那样护犊子的人,守宽出不了事。”

    锣鼓听音,说话听声儿。

    韩仲文这几句一说,马祥麟咂摸对方口吻,便晓得,阿珠姑娘没有遇上一个昏聩的家主老爷,自己今日保驾护航的心思,可以暂时搁在一边。

    他遂直言道:“马某有两桩事。一是替刘公公带个话,前日所见的漳绒与松江棉布帕子,阿珠姑娘解说得极好,公公相中了。你们且先做一千条帕子。我所带的人虽是客兵,朝廷倒器重,暂且不让我回四川。我接下来要给织造局运一批生丝和绸缎去福建月港公贩,正好试卖你们那些帕子,故而,这活儿急得很,韩老爷费心了,定银等公公明日回苏州后,就派人送来。”

    韩仲文大喜。

    今年松江的棉花丰收,徽商收布的价格很低,他不是没有推荐过章绒与棉布的帕子,但徽商觉得这种丝棉混纺新玩意儿有些贵,而且红不红蓝不蓝黄不黄的湖在一处,不够清雅,老百姓嫌贵,富家嫌俗,铁定不好卖。

    没想到最终是织造局的提督太监拍板收货,还要尝试卖给番商。

    这真让他韩家扬眉吐气。

    韩仲文遂转向郑海珠这个功臣道:“我会交代老彭调几件订单的工期,先保证刘公公要的帕子,你务必盯在织坊里,每块帕子,可都是我韩家的招牌。”

    郑海珠连连点头。

    她方才在韩府外遇到马祥麟时,对方已开门见山地说是来下订单的,只不过后头还跟了一句:九莲庵的桉子,刘公公说真凶乃韩府的姻亲之人,我自也要来看看,你可遇到麻烦。

    在郑海珠听来,马将军这句话的确透着关切,但再没有暧昧的乃至油腻的下文,就这样坦荡又戛然而止得恰如其分,令她能没有负担和抗拒地生出一丝暖意来。

    故而此刻,郑海珠也毫无躲闪地望着马祥麟道:“马将军放心,我们定要给圣上赚到这笔外汇。”

    “外汇是什么?”马祥麟和韩仲文几乎同时发问。

    “就是番商手里的银子,我在漳州时听濠境过来的传教士说的。”

    郑海珠编得十分自然。渐渐给此世的人们灌输后世的语汇,总也是循序渐进地改变他们观念的方法。

    “哦,”马祥麟消化了一下这个词,现学现用道,“那马某今日来说的第二桩事,就是让贵府挣内汇了。”

    /122/122503/29837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