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三章 有人做交易
王允斜目而视,正是黄门侍中杨宣。 皇帝毕竟身处于皇宫深处,不可能事事躬亲,因此需要一些人进行居中协调,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官职就是黄门侍中。 “出入禁中、顾问应对,位次常侍”,加此官员者可以出入宫廷,分掌乘舆服物,甚至是参与朝事,常备顾问应对,拾遗补缺,地位因此也渐趋贵重。 杨宣站出来,等于就是弘农杨氏站出来了。 王允皱眉,扫了一眼杨彪。 杨彪依旧是一副木雕模样,一动不动,似乎周边的所有事情都引不起他的兴趣。 官员之中,穿来了一阵窃窃私语的声响。 杨宣真的是在反对斐潜么? 弘农杨氏真的和斐潜有不共戴天之仇? 未必。 杨宣只是在表示一个态度而已,这个态度十分的微妙,恰巧在王允表态之后站出来进行反对,也就是在说明弘农杨氏开始正面的和王允进行抗争了…… 这一点非常耐人寻味。 以往基本上王允说完话,基本上就算是将一件事情定下来了,但是现在…… “侍中之言,初闻有理,然则混淆是非,不明事理,实属居心叵测,唯恐不乱!”王允也毫不客气,先给杨宣扣上了一个大帽子,“天下将领,何有胜而不赏,败而不查之事?皆为份内之责,何来将士齐心,上下用命?” 却没有想到杨宣却依旧丝毫不慌不乱,说道:“军功固然当赏,然应分上下先后主次,岂有前人未赏,单赐后来之理?” 此言一出,许多意味深长的目光就汇集到了皇甫嵩身上…… 董卓是国贼,这一点大家都没有异议,因为一旦否认了这一点,就等于是失去了政治上的正确地位。 王允是首功,这一点大家也没有异议,毕竟这一件事情虽然有一些参与者,但是王允在其中确实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是接下来的下面就没了。 董卓死了,原来皆大欢喜的一场政治盛宴就这样草草的落下了帷幕,原本在许多人心中可以瓜分的甜美果实就这样被王允牢牢的抓在了手里。 “上下先后主次”,讲的是斐潜么? 也是也不是。 要论资格,皇甫嵩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是将领当中的佼佼者了;要论职位,皇甫嵩担任过地方太守,也担任过中央朝堂的左中郎将,左车骑将军,比起斐潜来说自然不管是从那个方面来说都是属于更高大上的。 并且在董卓之后,皇甫嵩更是身先士卒的对着董卓一家老小痛下杀手,划清界限,这个也自然是在斐潜立功之先的…… 更何况,对于整个董卓集团来说,难道对付董卓还不算主要功劳?难不成本末倒置变成了对付董卓手下的爪牙才是主要的功勋? 因此杨宣的话一出,大家就基本上都明白了,这并不是在反对斐潜,而是在逼着王允表态。 王司徒不是要表彰对付西凉乱军有功的人员么,好啊,我们也不反对,只要你将之前的功劳算一算就可以了…… 王允却咬了咬牙根。 王允他不知道这个事情么? 自然是心中清楚的,但是知道归知道,却完全不能这样做。 之前在山东士族把持朝政时候的情形,王允是深有体会,如今好不容易看见了一点自己做大做强的希望的时候,难道还能将这个机会拱手让出去? 封赏? 拿什么封赏? 钱财货物? 给了当然这些人不会不要,但是会满足么,会有用么? 钱财对于一般的普通百姓而言自然是十分的重要,但是对于已经身居高位的人而言,就已经是次等之物了 所以要包括皇甫嵩等的这些人满意,就必须是更高的职位更重要的位置…… 但是这些却又是王允手头上唯一的资本,怎么可能轻易的授予出去? 真的将这些职位轻易的给出去了之后,能不能收到这些人的感恩另外说,单说如果有像斐潜这样的人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又拿什么去给这些人呢? 因此王允就像是一个守财奴一样,将手中的职位和权力紧紧的抓住,当然这样的做法也导致了朝堂之上许多人的不满,今天杨宣在大朝会上当着众多官员的面也就是将这一件事给挑明了…… 刘协端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面的众人,就完全是一个旁观者,继续沉默着。 而在大殿中的百官,现在的视线同样也只是在王允、杨彪、皇甫嵩等相关人士身上游走,根本就没有人去关心一下,去看一眼宝座之上的刘协。 王允沉默了片刻,然后慨然说道:“胡人叩边,滋扰生事,自先帝在位之时,已困顿多矣,耗费钱粮均以亿计,征发民夫不下百万,终之边境亦难得宁日,非兵不奋战也,乃无将可镇之。今有护匈中郎斐,年虽尚少,然统军有方,保疆卫土,护境安民,此等之功,朝堂不赏,岂非寒天下将士之心?长此以往,孰守边境,孰安四方,孰有太平?” “既杨侍中言护匈中郎赏赐太厚……”王允看了一眼杨宣,然后说道,“便改为加进执金吾,假节!此事就此定下,不必多言!” 执金吾虽然是等同于九卿,原本确实是权高职重,但是到了现在已经从实际的职位沦落成为了一个荣誉称号。 而所谓的假节,就是表示一种临时性的权力,节杖代表“天子亲临”,假节,就是借给此人以符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天子行事。 “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也代表不同的权力和名望,假节只是最低等的一种,当然,就算是最低等的假节,同样也是具备相当大的权限的,主要表示在战时如果必要的话,即可以用天子的名义统帅军卒官吏,可以直接处理甚至斩杀假节以下的不听号令者…… 但是以上的两项官职或者说荣誉,相对于原先的爵位来说,是属于临时性的,可以收回的,因此相比较而言,就差了一些了。 王允心里也是明白杨宣的用意,所以故意将整个的事情牢牢的锁定在斐潜身上,并不扩大化,也不再对于杨宣的无礼当庭发作,而是暗自记在心中,等候恰当的时机再说,便强硬的终结了关于这个斐潜的赏赐的议题…… ************************** 随后大朝会接下来并没有出现什么矛盾深化,上演朝堂之上的全武行的场面,在斐潜之后的事情,也就基本上流于了形式,然后就很快的结束了议事,结束了大朝会。 刘协默默的退场之后,王允当先一甩袖子,离开了大殿。 杨彪缓缓的转过身,看着王允远去的身影,目光极其复杂,片刻之后压低了声音,对着走到了身边的杨宣悄声说道:“城东之事……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