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 朝堂风云
做皇帝的,但凡想有一番作为,最先重视的基本都是财政。 当今自然也不例外,大乾朝的财政状况,并不如何令其满意,甚至可以说无法支撑其勃勃雄心。 手中没足够银钱的话,就算明君坐在皇位上,也是没有办法成事的。 当今首先瞄准的,自然还是户部欠银。 通过户部统计,总共借出去的银子,差不多有一千两百万两之巨,相当于国库一年三到四成的收入。 而且,也是在当今眼皮子底下,貌似能够收取的一笔巨款。 可惜,上皇还活得好好的,看其硬朗的身体,怕是还能坚持十来年。 但凡当今不想弄个父子不和的名声,面对和上皇有关的事情,都不得不暂时退却。 恰好,户部欠银的大头,都是一帮子皇亲国戚。 特别是上皇膝下的那帮王爷和郡王,从户部借银最为猖狂。 几乎每一家都超过了百万两,夸张的都达到了差不多三百万两之巨,简直就是将国库当做私库在用。 可每次,户部派员过去催讨,这些王爷和郡王就哭穷,好像他们筹建富丽堂皇的府邸,不是真的一般。 偏偏,碍于上皇的情面,当今还无法动粗。 甚至,户部借银的口子,都没办法关闭。 事实上,在京的底层官员,他们的收入十分可怜,想要在京城稳当的生活下去,还真得需要户部帮衬一二。 这是善举,当今可不想因为一帮子王爷和郡王的缘故,让自己成为在京底层官员的对立面。 能做的,就是限制户部借银数目,以及次数之类的举措。 可饶是如此,当今也挨了不少骂,京城市井可是有不少相关流言,对当今的名声不是很友善。 这些事情,在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贾蓉自然听到了。 他倒不是想要主动还钱,话说宁府和荣府都欠了户部不少银子,起码都是五十万两靠上,属于欠银大户。 可旁人都不还,宁荣二府要是太过主动的话,那就真的要成为勋贵集团的众矢之的了。 倒是可以暗中还上一点点,就说担心被当今针对,旁人也没办法说什么。 还有元春可以作为还钱借口,外人完全无法置喙。 事实上,宁府就是这么做的。 悄然还了十万两银子,还特意给大内总管戴权通气,让他在某些时候给当今提醒一下。 别的不说,应景的时候在内务府做事的贾蔷,很容易更进一步。 另外,得到当今的好感,那也是消弭某些祸患的顺手而为。 果然,某次戴权出宫修整,顺便捞银子的时候,特意请贾蓉过府吃了顿酒,顺便说道说道某些宫内隐秘。 轻车熟路接过贾蓉递去的三千两银票,戴权这才满意开口。 按他的说法,当今对于宁府悄悄还银一事,相当的满意。 甚至还提了提之前引起朝堂震动的大案,也就是通州那边,琏二和贾珠遇到的事情,被朝廷火速处理了的案子。 不管是当今还是内阁,这次都没有心慈手软,一口气砍了十几颗脑袋,顺便将半个村子的人流放苦寒之地。 当今倒不是对这个案子有什么不满或者意见,只是间接表达了某种善意,觉得琏二和贾珠的表现不错。 另外,当今对于在晋省负责内务府煤矿生意的贾蔷,也相当满意,等到年资足够更进一步不在话下。 话说,国库没银子是真,但当今自身不缺银子也是真。 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内库,属于皇帝的私人财产。 借助煤炭开采以及蜂窝煤生意,当今的内库每年都能固定收入上百万两甚至更多,这可不是小数目。 也是因此,当今在私人花费银子的时候,一向十分大方没有感受过缺钱的苦恼。 有时候,户部缺银严重,一干朝堂大佬还将主意打到当今的内库身上,只是成功次数寥寥罢了。 这也是当今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底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么。 总之,本来就是该还的十万两银子,让贾蓉收获良多。 转身,他就和荣府大佬们说道说道,将里头的门道说清楚。 然后,直接到手十一万两银子,他帮忙替荣府还户部十万两,自己则落下一万多两。 倒不是贾蓉贪婪,而是荣府主动给的好处费。 没办法,听到贾蓉转述当今对于琏二以及贾珠颇为满意,荣府一干大佬喜不自胜,自然想要当今更重视几分。 他们当然知晓,这时候还户部欠银,是最好的巴结讨好当今的机会。 可惜,老太太没胆子当出头鸟。 甚至,就连悄悄还银这样的事情,都不愿意亲自沾手。 那就只能由贾蓉这个胆大妄为,不‘知晓’其中厉害的小辈折腾了,自然要给足了好处。 以后要是出了什么事情的话,荣府自然能够将麻烦全部推给贾蓉这个经手人,他拿到足够好处了么。 对于荣府这种有好处要占,却又不愿意冒险的心态,贾蓉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了。 相反,王家和史家就没有这么扭捏纠结。 在聚会的时候,贾蓉将自己的cao作,以及后续影响述说一遍后,就没有再理会了。 可那两家怎么做的? 同样是悄然还银,直接就还了一半的欠银,诚意十足的说。 不得不说,这两家当家人魄力十足,要的就是当今的好感,他们两家已经沉寂太久了。 事实上,贾蓉眼中的机会,也很快到来。 不怕当今有想法,就怕当今直接躺平,一点想要改变的心思和决心都没有,那就不好cao作了。 只要朝堂起了风波,贾蓉就能集合金陵四大家族的力量,好好的cao作一番。 因为对户部收入不满,当今在两年内,连续撤换了三位扬州巡盐御史,态度十分严厉。 要知道,林如海当扬州巡盐御史的时候,每年上缴户部的盐税都超过一千万两,最巅峰的时候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三百万两之巨。 可林如海之后的接任者,直接就将当年的盐税,干到了一千万两之下,九百多万两的水平。 第二任更夸张,盐税收入下降到了八佰多万两…… (本章完) /78/78002/31508082.html